基本解释 词条:『畏隹』 拼音:wèi zhuī
注音:ㄨㄟˋ ㄓㄨㄟㄘㄨㄟㄨㄟˊ
解释:高峻貌。
古代诗词宋代.何梦桂.送自然子夏德甫:「畏隹时怒号,厉风从何起。」宋代.何梦桂.和虑可庵悲秋十首:「畏隹忽怒号,披拂其谁居。」宋代.胡寅.谢道醇见和:「畏隹于喁处处哗,先春吹出万林花。」宋代.谢逸.舟中不寝奉怀齐安潘大临蕲春林敏功:「山林畏隹万壑笑,天地黯惨孤舟横。」
基本字义畏wèi(ㄨㄟˋ)
1、怕:畏惧。畏难(nán)。畏罪。大无畏。望而生畏。
2、敬服:敬畏。畏友(使人敬服的朋友)。后生可畏。
基本字义隹zhuī(ㄓㄨㄟ)
1、短尾鸟的总称。
2、柘实。
其他字义隹cuī(ㄘㄨㄟ)
1、〔畏(wèi)隹〕古同“巍崔”,高峻。
其他字义隹wéi(ㄨㄟˊ)
1、古同“惟”,助词,用于句首,表发端。
相关汉字
畏 隹
相关成语
初生之犊不畏虎 民不畏死 后生可畏 讳兵畏刑 人言可畏 无所畏忌 无所畏惧 无所畏惮